全国统一咨询电话:
023-65297777
脱贫摘帽是新生活新奋斗起点
通过脱贫摘帽后的“接力跑”,许多地方跑出了乡村振兴的“加速度”,让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彰显“让人民过上好日子”的价值追求,自觉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这不是阶段性的工作要求,而是我们一以贯之的使命担当依靠外出务工和发展乡村旅游、种养殖业,云南省临沧市邦佑村2018年实现整村脱贫,但3位扶贫工作队员仍常驻村里,帮助大家解决大事小情。在云南省贡山县,“一越跨千年”的独龙族整族脱贫后,当地在夯实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狠抓生态农业、旅游产业、生态保护等六大行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
2023
08-01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修改拟进一步明确专门学校和专门教育的法律定位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修订草案二审稿8日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审议。草案二审稿进一步明确专门学校和专门教育的法律定位,规定对有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进行专门教育。据了解,为贯彻落实有关中央文件精神,加强专门学校建设和专门教育工作,草案二审稿明确,国家加强专门学校建设,对有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进行专门教育。同时规定,对有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所在学校无力管教或者管教无效的,可以向专门教育指导委员会提出申请,经评估决定后送入专门学校接受专门教育。草案二审稿还规定,
2023
08-01
契税法草案拟对法定继承人 继承土地房屋权属免征契税
《中华人民共和国契税法(草案)》8日二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拟对法定继承人继承土地房屋权属免征契税。草案对免征契税的情形增加了规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之间变更土地、房屋权属,法定继承人通过继承承受土地、房屋权属,免征契税。成交价格作为计税依据,草案明确其具体内容:契税的计税依据,土地使用权出让、出售,房屋买卖,为土地、房屋权属转移合同确定的成交价格,包括应交付的货币以及实物、其他经济利益对应的价款。此外,草案增加税务机关对契税纳税人个人信息予以保密的规定。
2023
08-01
“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 ——纪念《共产党宣言》中文首译本出版一百周年
纵览过去百年历史,中华民族由战乱频仍、民不聊生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是一个鲜明标识、主脉主线。引领这一历史大趋势的政治力量,是始终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指南,并坚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共产党。陈望道在1920年翻译出版的《共产党宣言》,鲜明指出共产党在实际方面是“各国劳动阶级中最进步最果决的一派”,在理论方面“狠能了解劳动运动底进路,情势,以及最后的结果”。从诞生之日起,中国共产党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中国人民发
2023
08-01
扶贫手记:激发内生动力是关键
2018年,我到坎尔洋村任第一书记,主抓扶贫工作。其实,坎尔洋村2017年底已脱贫了,但村民生活依然不富裕,大部分属于“边缘户”“监测户”,村集体收入几乎为零,是典型的“空壳村”。到村之前,我做了不少案头工作,知道坎尔洋村有400多年历史,保留着古朴、系统的塔吉克文化;还是民歌之村,被称为《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发源地。到村以后,我发现村子还有多处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如坎尔洋龙池、神象山、仙人谷等,充满未经雕琢的自然之美。所以,我们面临的最大课题,就是如何将丰富的人文自然风光变成村民致富的资源。发展旅游业是
2023
08-01
新知新觉:加强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
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坚力量,其治理能力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和人民生活幸福。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把提高治理能力作为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的重大任务。”加强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需要进一步强化干部的政治素养、学习思维、实践锻炼、规矩意识,不断提升其治理能力。提高政治素养。干部必须自觉讲政治,对国之大者要心中有数,关注党中央在关心什么、强调什么,深刻领会什么是党和国家最重要的利益、什么是最需要坚定维护的立场,切实把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落实到行动上。政治上过不过硬
2023
08-01
不懈淬炼勇于担当的政治品格
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在吉林考察时指出:“要严格把好选人用人政治关、廉洁关、能力关,加强对敢担当、善作为干部的激励保护”。干部敢于担当作为,既是政治品格,也是从政本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忠诚干净担当作为好干部标准,强调“能否敢于负责、勇于担当,最能看出一个干部的红色和作风”。干部要深入理解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勇于担当系列重要论述的重大意义和科学内涵,不懈淬炼勇于担当的政治品格,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打赢三大攻坚战,扎实做好“六稳”工作、
2023
08-01
夯实基层治理根基,提高社区治理效能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就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并把基层社会治理提升到新的高度。2020年7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考察时强调,一个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基层。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要不断夯实基层社会治理这个根基。提高社区治理效能,关键是加强党的领导。要推动党组织向基层延伸,把基层的工作做好,这样才能“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基层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是实现国家治理
2023
08-01
深刻理解人民军队的建军之本强军之魂
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是党和国家的重要政治优势,是人民军队的建军之本、强军之魂。坚持和完善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制度,确保人民军队忠实履行新时代使命任务,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坚强保证。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然要求坚持和完善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制度,确保人民军队忠实履行新时代使命任务。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首次对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的多方面显著优势作出全面概括,包括“坚
2023
08-01
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上半年全国8.9万多人受处理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29日发布消息,今年6月份全国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13231起,19063人受到处理,11326人受到党纪政务处分。受党纪政务处分的干部中,地厅级44人,县处级518人,乡科级及以下10764人。据统计,2020年以来,截至6月30日,全国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62010起,89564人受到处理,49892人受到党纪政务处分。受党纪政务处分的干部中,地厅级237人,县处级3108人,乡科级及以下46547人。为掌握全国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情况,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在各省
2023
08-01
充分调动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
基层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础,与群众利益休戚相关。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完善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制度化渠道。我们要紧紧抓住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着力点使实劲、见实效,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激发内生动力。经过长期实践,我们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形成了一套相对稳定、行之有效的制度,有效提升了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同时,基层社会治理中还存在群众参与度不够高等问题。群众既是基层社会治理的参与者,也是基层社会治理的受益者,必须充分发挥群众在基层
2023
08-01
河北承德市滦平县平坊满族乡于营村第一书记吕晓勋 总书记勉励我在扶贫中“增长才干”
“总书记的话既温暖人心,又鼓劲提气。”回忆起一年多前同习近平总书记连线交流的情景,河北承德市滦平县平坊满族乡于营村第一书记吕晓勋仍历历在目。2019年1月25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率中共中央政治局同志来到人民日报社,就全媒体时代和媒体融合发展举行第十二次集体学习。在报社新媒体大厦10层移动报道指挥平台前,总书记同吕晓勋视频连线,了解村里脱贫攻坚工作进展情况,勉励广大新闻工作者“实实在在为当地百姓解决实际问题,为贫困乡村带来新变化”。“总书记亲切地叫出我的名字”“好几天晚上睡不着,一直在琢磨跟总书记汇报些什么
2023
08-01
谈谈心鼓鼓劲听听建议 这次座谈会赋予企业家精神新内涵
7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京主持召开企业家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这样描述主持召开本次座谈会的初衷:“一是同大家谈谈心,二是给大家鼓鼓劲,三是听听大家对当前经济形势、‘十四五’时期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座谈会上,7位企业家代表先后发言,参会市场主体涵盖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个体工商户代表和港澳台资企业。企业性质覆盖广,企业规模跨度大,可以说,特殊时间节点下为企业家召开的这次特殊会议,无疑具有重要意义和深刻内涵。通读讲话全文,在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指明四个方向;
2023
08-01
抗洪在一线:平凡坚守的力量
2023
08-01
李克强:让勤俭节约成为每个政府工作人员的日常行为习惯
【李克强:让勤俭节约成为每个政府工作人员的日常行为习惯】李克强总理7月23日在国务院第三次廉政工作会议上要求,在经济下行和财政困难的情况下,各级政府要坚决做到过紧日子,节用裕民、俭以养德,把钱用在刀刃上,全力支持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让勤俭节约成为每个政府工作人员的日常行为习惯。总理说,今年中央政府带头,把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压减50%以上,地方政府也要打紧预算,做到有保有压、应压尽压。决不允许违反规定乱开口子、随意追加预算,更不能以其他方式腾挪资金用于一般性支出。李克强强调,要打好行政开支的“铁算盘”,力
2023
08-01
民法典的社会意义解读
作者:高圣平(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已于2020年5月28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并将于2021年1月1日起生效。作为我国首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民法典的颁布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从宏观上看,民法典具有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社会规范和法律适用科学化等一系列重要意义;在微观层面,民法典则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是调整一切民事主体的人身和财产关系的基本依据。一、民法典的诞生:社会法
2023
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