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法商教育培训学校官方网站!

全国统一咨询电话:

023-65297777

学校新闻
教育工作的“心病”要这样治

当前,教育通过以集中学习、专家讲解、上门助学等方式积极开展,已成为了培养有文化、懂技术、明法理、守纪律的新型的重要平台。教育正逐渐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硬仗中发挥“党建智囊团”的作用。但在实际工作中,开展教育仍存在三个“心病”。一是“认识难”,部分支部书记把教育认为是额外负担,在认识上和组织上“不尽心”。二是“实用难”,课堂注重纯理论宣讲,不注重实践操作和运用,学习“不用心”。三是“吸引难”,部分课程理论枯燥,导致学习“不专心”。

“心病”还需“心药医”,治病的关键在于查明病因,对症下药。刚刚我已经对教育的病症做了简单阐述,接下来,我将就教育工作三个问题从培养支部书记知书、望闻问切了解学习需求、说学逗唱吸引注意进行“诊治”。

培养支部书记“知书”,解决支部书记“不尽心”问题。党支部书记能否提高认识,履行好教育的职责,其综合素质高低十分重要。换句话说,就是支部书记必须“知书”。所谓知书,就是支部书记要有知识,有文化,明业务,懂法律,懂技术,知政策,晓规矩,善作善为,勇于担当。“知”业务知识,当好党建规范“主心骨”。紧扣“精准、融合、示范、创新”理念,以“三会一课”、主题党日、专题组织生活会等党内政治生活为基本形式,结合农民夜校及各类工作会议的开展,全面推进基层党建规范化建设,构建“大党建”工作格局,开展制度化、常态化学习,做到各类学习和活动相互结合、互为补充。牢记教育工作使命,切实负起党建第一责任人职责,实现“组织振兴”。

“望闻问切”了解教学需求,破除教育“不用心”问题。望闻问切,乃是医之纲领。“望”即观察,观察在学习过程中的举止,推断在学习时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接受程度。“闻”即听,需要在课堂上听、在活动中听、在交心谈心中听。“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等活动,都是听的最佳时机,听取对教育工作的意见建议,根据需求对症下药。“问”即询问。包括课堂提问、课外交谈、问卷调查、教师自问。问计于,了解对教学安排和活动的设想,反馈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等。“切”,就是客观真实地考察教材、教学及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并寻找切入点,在教学中捕捉最佳时机进行德育渗透。

“说学逗唱”吸引注意,缓解教育“不专心”问题。“说学逗唱”,不仅是相声演员的基本功,也是教育者的基本功。说,提升教学人员表达和沟通的能力,高效准确的传达;学,既向其他先进地区学习先进教学模式和经验,也学生动演绎教学的能力;逗,不仅是一心一意在课堂上学知识,更要创新教学方法,三心二意多种方式进行学习,劳逸结合,让学习氛围充满欢声笑语;唱,不断创造乐趣,通过适度赞美和鼓励,巧妙地为打气。

综上所述,要做好教育工作,太过严肃古板是不行的,支部书记要知书,“知书”不仅是一种结果,更是一个绝知此事要躬行的过程,这样才能更好规范基层教育工作。教育管理者要具备老中医望闻问切的专业本事,提前洞悉学习欲望,切脉诊断,精准判断,最后拿出一套解决方案。教师的灵魂和身体都要脉动起来,像个相声演员,没心没肺,插科打诨,机灵敏感,捧哏逗哏,定时埋包袱,适时抖包袱。方能把教育建设成组织满意的民心工程,为助推乡村振兴、整县脱贫摘帽提供坚强保证。